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Main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郎咸平

0 /

0

0 comments

平装

Amazon

Barnes & Noble

Bookshop.org

想添加您的书店? 通过 support@z-lib.fm 与我们联系

你有多喜欢这本书?

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

下载该书,以评价其质量

下载文件的质量如何?

内容类型:

书籍

年:

2016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语言:

中文

ISBN 10:

7506042533

ISBN 13:

9787506042536

文件:

EPUB, 1.50 MB

您的标签:

IPFS:

CID , CID Blake2b

chinese, 2016

线上阅读

添加到我的图书馆

Favorites

epub, 1.50 MB

Toggle Dropdown

下载

转换到

FB2 , PDF , MOBI , TXT , RTF

转换后的文件可能与原始文件不同。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下载原始格式的文件

发送到

在1-5分钟内,文件将被发送到您的电子邮件。

该文件将通过电报信使发送给您。 您最多可能需要 1-5 分钟才能收到它。

注意:确保您已将您的帐户链接到 Z-Library Telegram 机器人。

该文件将发送到您的 Kindle 帐户。 您最多可能需要 1-5 分钟才能收到它。

请注意:您需要验证要发送到Kindle的每本书。检查您的邮箱中是否有来自亚马逊Kindle的验证电子邮件。

正在转换 转换为 失败

高级账户特权

发送到电子阅读器

提高下载限制

转换文件

更多搜索结果

其他特权

捐款

详细了解特权

您可能会感兴趣

关键词

企涨姓投税亿票济贷款银障跌透监州育晓货堵份套网融租控赚营占购退险售划炒征律湾润柴qfii券幅纳额

关联书单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郎咸平 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

ISBN 978-7-5060-4253-6

Ⅰ.①郎… Ⅱ.①郎… Ⅲ.①中国经济—研究 Ⅳ.①F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29696号

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

* * *

作 者:郎咸平

责任编辑:姬 利 黄晓玉

出 版:东方出版社

发 行:东方出版社 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100706

印 刷: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2011年7月第1版

印 次:2011年7月第1次印刷

开 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13

字 数:180千字

书 号:ISBN 978-7-5060-4253-6

定 价:32.00元

发行电话:(010)65257256 65246660(南方)

(010)65136418 65243313(北方)

团购电话:(010)65245857 65230553 65276861

* * *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书观点并不代表本社立场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电话:(010)65266204

目录

序言 我们的幸福与无奈

第一章 无奈,你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近 一、你幸福了吗

二、是“淡定”,还是“无奈”?

三、从“愤青”到“不在乎”

第二章 涨价,你凭什么 一、有理由要涨价,没理由编造理由也要涨价

二、谁是抑制通胀的“拦路虎”

三、收税,抑制物价上涨的“万金油”?

四、“稳中有降”的铁算盘

五、纽约和北京哪个更远

第三章 368万元:史上最贵的买路钱! 一、我们就这样被逼上高速

二、756年的等待?

三、天价过路费为什么

四、修路究竟让谁致富

第四章 菜价,你何时才能不让我们伤心? 一、菜价,究竟是高还是低?

二、农民的利益如何不被牺牲

三、“最后的一公里”和“起步的一公里”

第五章 涨价了,怎么还“油荒气短”? 一、“柴油荒”,一个真实的谎言

二、缺的是柴油,还是“德”?

三、“柴油荒”的背后“荒”的究竟是什么

四、当石油寡头既不受道德约束,又游离在法律之外

第六章 加息啊,你怎么就追不上通胀呢 一、加息是对谁的宽容

二、除了把钱存到银行,我们还能做什么

三、温州直投叫停的真实幕后

四、民营企业就这样被中国股市放逐

第七章 通胀来了,我们还能安心退休吗 一、我们未来的日子有多难

二、养老金破产,并非只是传说

三、养老金,肥了谁的私囊

四、养老金,怎能不让人纠结

第八章 房价啊,你究竟是涨还是跌 一、想当年,你猜房价是“跌”还是“涨”

二、到如今,房价为什么又在跌,又在涨

三、房价里究竟有多少泡沫?30%,一个神奇的数字!

四、什么是比房价更重要的问题

第九章 炒房团,你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一、困境下的制造业资金何去何从

二、谁成就了炒房团

三、失效的税收制度?

第十章 1000万套保障房:史上最给力的调控? 一、打压房价的四发子弹

二、保障房究竟差钱不差钱?

三、问责缺失,保障房谁来保障

四、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

五、“排队理论”:让我们由幸运到幸福

第十一章 好企业,你怎么去国外上市了呢 一、股市“谁说了算”?

二、美国监管也是一个食物链?

三、美国真的学得来吗

第十二章 A股,你怎么就让人看不懂呢 一、券商,由从犯到主谋

二、疯狂攫利的保荐人和永不受罚的大股东

三、谁来确保中小股民的权利

四、什么才是监管的本质

第十三章 境外投资者是哪路神仙 一、QFII让我们重蹈日本的覆辙?

二、台湾屡屡放宽QFII为哪般

三、究竟谁在跟我们忽悠QFII

四、QFII操纵股指期货:我们难以逃脱的命运?

第十四章 治堵,竟然摇号? 一、新政后,不堵车堵心了

二、香港的“三七定律”

三、由“买车光荣”到“用车可耻”

四、“享受堵车”:谁动了我们的权利

五、“天下忧”,我们还在乐?

第十五章 何日解民哀,春运不再难? 一、春节回家,竟也要“九死一生”?

二、让更多人回家:速度就是全部?

三、高铁建设,我们得面子而外资得实惠?

四、车票也要“摇号”吗

第十六章 谁谋杀了中国的大学 一、一位学生、一位老师,让我们直面中国教育的价值观

二、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三、我们的大学这样失去人格

四、“无为而为”与“无塑造而塑造”的价值观

序言

我们的幸福与无奈

我们的老百姓本来很知足,很“淡定”,并不贪心,要求的也并不过分,我们只是希望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房价涨得慢一点,但是越来越搞不明; 白,为什么这点简单的愿望却那么遥远。

我们的老百姓不会像欧洲人一样去关心“财政紧缩”,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嫌自己的领导不够“务实”,更觉得全世界为了智利的几个矿工获救那么“沸腾”有点莫名其妙。我们每年都有国民经济生活大调查,觉得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居然有38%,觉得自己一般的人有40%,而至于觉得自己很幸福的,竟然只有不到4%。那么,老百姓“淡定”和无奈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我在本书的第一章,透过对比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老百姓在过去一年里都在为什么而激动,来分析我们老百姓“淡定”背后的无奈。

这背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我们为何不幸福?我们为何无奈?

最初看到“涨”声一片,我们就皱皱眉,可是“豆你玩儿”、“蒜你狠”让我们大开眼界,稍作平息就来了“糖高宗”、“姜你军”,才怒吼了一句“苹什么”,结果“油你涨”、“辣翻天”来势更加凶猛。忽然我们明白了,“神马都是浮云”!

为什么物价不停地上涨?我们看到日化企业被有关部门约谈,但是在日化企业上游的“三桶油”却悠然自得;同样是抱怨,同样是涨价,下游的日化企业动辄被罚款上百万,上游的“三桶油”却在涨价的“康庄大道”上飞奔。还比如说持续涨价的机票,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空运客流量不过是全球的10%,可是三大航空寡头的利润却占了全世界所有航空公司利润的60%。再比如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电价上涨潮,电厂的理由是煤价涨了,嚷嚷着必须涨价,否则就“停产检修”,制造电荒,可是,你知道吗?在电厂一年所需的16亿吨燃煤里面,2.1亿吨是自己旗下煤矿生产的,7亿吨是规定不许涨价的,而据统计90%的燃煤都有稳定价格的供货合同,也就是说,电厂没有怎么增加成本。所以,透过本书的第二章,我想请问:涨价,凭什么啊?

让物价居高不下的,不仅仅是油价、电价,更要命的其实是“路价”。全世界最多的收费公路都在这个神奇的国度,这些收费公路动辄收费三五十年,简直比贩毒还暴利!由此导致,一集装箱的衣服,从上海运到纽约竟然远比运到北京还便宜!超市里的一袋牛肉干,其零售价之中真正的成本不到10%!因此,我决定在本书第三章一探究竟,而368万元的天价“过路费”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蹊跷。

正是因为这种神奇的成本之外的成本,我们竟然同时出现这边农村的菜价跌到白菜价,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农民欲哭无泪,那边城里的菜价却还在天上,老百姓过日子都紧巴到买菜都得动一番心思,只能无奈兴叹!

城里的各种“租金”太高,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以白菜为例,农村一毛钱一斤,城里一块钱一斤,这多出来的九毛钱不是流通成本,而是城里的租金,这个租金既有实际上的租金,包括蔬菜批发市场的进场费、铺位的租金,也包括我们各种管理成本,比如城管、卫生管理、工商管理的成本。

正常的市场中,如果农民白菜种植多了,菜价会便宜一些,比如说从五毛钱降到三毛钱,但是这样价格下降会诱导老百姓减少购买较贵的蔬菜比如豆角,转而去购买白菜,这样,白菜不至于在地里烂掉,而且不至于跌到一毛钱这种比前期种植成本还低的价格。这样,市场机制基本上是有效的。可是,如果任由城里各种“租金”乱涨呢?这样就会导致一连串的“市场失灵”,因为城里租金成本就有九毛钱,所以白菜的批发价就算跌到一毛钱了,城里的零售价还是一块钱,这样城里老百姓还是不会抢购白菜,这样就算批发价再低菜贩子也不会去农村收购白菜,这样就会出现一堆菜烂在地里。这些都是我在第四章做的调查和分析。

好吧,“三桶油”要涨价,我们也没办法啊,只能默默接受了。可是,能给我们一个理由不?现在的国际原油价格并不比2008年的时候高,可是国内汽油零售价却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是什么让油价如此疯涨?透过分析,我发现成品油价格里竟然一半以上都是税费,名目之多、设计之复杂,都能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而这些都会传递到“蒸蒸日上”的物价之中,最终由老百姓买单。作为弱势群体的老百姓,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更无奈的是,当年开征燃油税的时候,承诺是再也不收养路钱了。可事到如今,燃油税要收,过路费也要收,而且越来越高。好吧,就再忍忍,可是,油价也加了,税也收了,我们花这么多钱买油,可以了吧?结果,“三桶油”却年年都上演“油荒气短”!我实在看不过去了,于是怀着非常好奇的心情研究了为什么年年都有“油荒气短”,我在本书第五章和大家分享了我的惊天发现。

涨价之后,让我们老百姓大失所望的不仅仅是“三桶油”,更有我们的银行。我就不懂了,人民银行不是应该保护人民的储蓄吗?可是,为什么央行左一次加息,右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存款利息却始终追不上通货膨胀呢?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初通货膨胀率没突破5%警戒线的时候,那么多专家学者都在热议什么时候破线,可是破线了以后,这些专家学者怎么就好像一夜之间都人间蒸发了呢?很多小老板更无奈地发现自己的小企业想从银行借款简直比登天还难!有的银行一个月甚至只有三天能办理贷款业务。我们小老百姓当然不懂这些国情,但不懂的又岂止是这些?所以,我决定在第六章里,用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话给大家讲讲我们的国情和金融逻辑,这样你才能明白为什么信贷调控总是在意料之外,还有本来属于我们老百姓的外汇储备都被投到了哪里?

当然,没有最令人失望的,只有更令人失望的。通胀袭来,不仅仅是你自己存的钱不值钱了,社保基金里面政府代你存的养命钱也不值钱了。就像最近传言说要开始试行“弹性退休”了,我们老百姓研究了半天,发现其真正的意思就是要多交几年钱,少取几年钱。还没有缓过神来,又传来了消息说上海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了,竟然需要每年让财政补贴100多亿元,还有小道消息说养老金连个人账户都出现空账了。你说你怎么能不心惊肉跳?可是,我们想问个明白,但却没人能给出个明确的答案。因此,我想在第七章为此答疑解惑:是谁让我们想退休都不能安心?

既然存钱没法保值,退休金也不能指望,那么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能怎么办呢?我们没办法再“淡定”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好像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房子,二是股票。

其实,我们大部分老百姓也不奢望有五套十套房子,自己能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如果能帮子女付个首付更是心满意足。只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些专家也好,媒体也罢,这个说涨,那个看跌,还有人要摆上一席,打赌明年房价的涨跌。甚至在同一份报纸上,今天说开始跌了,再过几天又说开始回暖了。不看还好,看完就能体会到什么感觉叫茫然了。有人说房地产泡沫马上就要破灭,也有人说房价还会稳中有涨;有人观望着新建住房价格,有人看着平均房价,也有人盯住二手房网上交易价格,当然,大家都不会去理会统计局“统计”出来的数据。那么,房子究竟是买还是不买呢?这显然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比马化腾的“决定”还要艰难。所以,我“决定”把各种似是而非的数据和说法都汇集在第八章,我不是去预测房价,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房价涨跌背后的动力究竟是什么。

当然,很多人自然会说,这还用研究吗?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说法是:房价之所以这么高,是因为炒房团的存在!我就想多问一句,炒房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透过我在第九章中的分析,我发现炒房的“热钱”其实来自制造业,因为和炒房相比,制造业赚钱真的是太辛苦了。这既是因为我们的税收制度出了偏差,也是因为我们的金融政策出了问题。各位想想就明白了,要炒房,贷款敞开供应;做实业,贷款利率又高,条件又苛刻。问题是如果手里没几套房子做抵押,哪个银行会贷款给你啊?

不过,就在我们面对“买,还是不买”这个问题万般无奈、举棋不定之际,横空出世一个史上最给力的调控政策:2011年要建1000万套保障房!老百姓忽然都有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感。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消息也感到非常振奋,因为我一直呼吁的政策终于付诸实施了。但是,很快就传出了深圳保障房风波,媒体更是马不停蹄地揭露了一批以保障房之名、行福利房之实的丑闻,转眼之间很多老百姓就明白了:久旱逢甘霖是不假,但是后面少了两个字:一滴!就好像虽然他乡遇故知,但也少了两个字:债主!因此,我希望透过第十章,讲清楚整个房地产调控的本质规律:排队理论。只有老百姓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以什么稳定的价格得到自己的安居之所,只有房地产开发商有稳定的预期,知道自己参与保障房能获得怎样的利润、怎样的补贴和回款,保障房才能真正给力!

无论如何,横空出世的1000万套保障房,至少让我们老百姓稍微安心了一些,觉得多了几分幸福少了几分无奈。限购令的出台让很多人不得不暂时放弃购房的计划,可是,通胀依旧高企,我们老百姓的钱就像水一样,被炙热的通胀一点一点蒸发掉,我们必须想办法为自己的储蓄找个栖身之所。于是,我们把目光移向了股市,但是频频爆出的股市黑幕让我们老百姓根本无法看清股市的真面目。因此,我决心用三个章节的篇幅来构建中国股市的全景图。

我在第十一章中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好企业都跑到海外上市。我们国企也都是先在海外上市,然后才回归A股的,而且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些垄断行业的国企在国内的股价高得离谱,但是在海外却低到白菜价。比如说让无数股民套牢的中石油在2007年回归A股的时候,每股是16.7元人民币,可是2003年巴菲特入股的成本不过是每股1.6至1.7港元。讽刺吧?当然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现在的股市,所以,我重点分析了为什么美国的股市能成就亚马逊?为什么像优酷之类的优秀的中国企业不在中国的创业板上市,而是跑去美国上市?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股市标准及其背后的思维为什么和美国有天壤之别?

既然中国的好企业都跑了,而且就算回归也都是中石油这种打劫式的“高调”回归,那么,中国股市的“精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希望透过第十二章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有“绿大地”这么不靠谱的公司?为什么我们创业板的这些烂公司一上市,年报就开始大变脸?为什么我们的券商、基金、大股东能形成一种特殊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当然了,不是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好企业,不少滥竽充数的公司不也被美国的“庄家”和“无良律师”盯上了吗?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集体诉讼,最后赔的是一塌糊涂。而且,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国的“庄家”和“无良律师”尽管也自私自利,但却能在客观上起到保护中小股民的作用,而为什么中国的“庄家”总是让中小股民成为“最受伤的人”?美国这种监管的“食物链”恐怕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这也是美国之为美国之处。

中国股市的食物链之复杂、生态圈之叵测,让我想起《晏子春秋》里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我们国内有种论调,认为外资基金或者境外投资者代表着一种理性投资的风格,甚至很多投资信息网站都会专门跟踪境外投资者(QFII)的投资风向。这就是我写第十三章的动力,我想透过分析境外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行为来破除这种迷信。我研究的也不仅仅是“外来和尚”在中国的行为,还专门研究了它们在中国台湾股市的“所作所为”,以及它们曾经在日本、印度都干过哪些坏事,我只想透过这些告诉各位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丢掉幻觉,准备斗争。因为,我们已经进一步放开了政策,允许境外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等等更多市场。

所以,我们转了一圈也没有给自己那点可怜的存款找到合适的栖身之所,就只好又回到了原点。要存钱,可是存款利息怎么都跑不过通货膨胀;要买房,可是偏偏遇上了限购令,而保障房又是干打雷不下雨;要炒股,可是创业板业绩翻脸,中小板妖股频现,主板不是中石油这种“高调”回归的,就是几大银行股这种排队圈钱的。

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好吧,不投资了,响应政府号召,我们就消费吧,而且想想自己辛苦大半辈子了,该享受一下生活了,给自己买辆车吧。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如果你在北京,那么恭喜你,你就全家上阵一起摇号吧;如果你在上海,那么也恭喜你,你就多花点钱去参与牌照拍卖吧;如果你既不在北京,也不在上海,那只要你生活在某个都市里,我都要恭喜你,因为没有哪一个城市是不堵车的!这些也正是我在第十四章要探究的。

当然了,研究完之后,我开始同情我们的城市规划官员了。其实无奈的又何止我们老百姓,我们的官员也很无奈,因为规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比如说北京被称为全国“首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今天这么高的私家车保有量,而整个城市系统的设计,也不是基于东部、北部和西部各有三个“睡城”而设计的。但是,我们现在总不能把精力放在指责四十年前做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吧?到最后,我们不还是要静下心来面对乱糟糟的规划现状?今天,每个在城市里“享受”拥堵的人都应该想想你的无奈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在当初大举兴建睡城的时候,你也是沉默的大多数?

过年了,在城里被堵烦了,我们就想,回老家吧,好歹能清净几天!于是,让我们无奈的问题又来了,春运期间,真是一票难求啊!其实早在2007年,铁道部就承诺过要跨越式发展,用客运专线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后来客运专线换成了让人更激动的说法:高铁。终于盼来了动车、高铁的开通,我们却发现票不仅更难买了,而且更贵了。因此,我决定在第十五章展开对铁路部门的调查和研究。我终于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被高铁”了,就是因为铁道部为了搞高铁,借了几万亿,可是等真的上了高铁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增加什么收益,不要说收回投资了,只说这一年几百亿的利息,拿什么来还?

好吧,不想这些问题了,因为折腾这么一圈下来,我们发现还是寄希望于下一代更靠谱。不得不提的是,在教育投资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能像中国的家长出手这么大方!可是,事实证明,对不起家长这种慷慨的不仅是我们的大学,还有那些管理大学的官员。从李刚之子案到药家鑫案,这类性质的案件一再翻版上演,我们必须深刻反省:是司法制度出了问题,是社会心理出了问题,还是教育体系出了问题?这是我在第十六章努力思索的。

总结下来,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你想买的要不然不让买,要不然限购,比如汽车、房子;非买不可的往往就要缴纳非常重的税,或者负担各种成本之外的成本,比如油价和过路费,甚至连一棵白菜都不能幸免;你要买火车票回家,好不容易也让买了也不限购了,可是你却只能买贵的不能买对的,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实名制了,结果发现实了名的车票丢了却不能挂失补办,甚至你想在当天再买同一车次的都不行。还有什么能买呢?哦,对了,就是“坑爹”的股票,这个属于可以买但是你却不敢买。最后,最不该买卖的文凭,随着大学产业化,基本上都快成唯一一个可以随便买的东西了。当然,像样的大学教育本来就没有,你想买也买不到。

幸福遥不可及,老百姓只能慨叹一句:唉!真无奈!可是,到最后,我发现“无奈”两个字都难以形容我们心中那种无奈!

(特别感谢我的助手孙晋带领的研究团队。本书的数据资料由孙晋、马行空等人共同完成。)

第一章

无奈,你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近

如果说金融海啸的2009年是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算得上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世博与亚运、GDP荣升世界第二,这些图景都似乎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本质。《小康》杂志社调查显示,2010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依次是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革,以及腐败问题。百姓抱怨的是“涨”声一片,“豆你玩儿”、“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辣翻天”……乱哄哄一片,你方唱罢我登场。民众感慨的是“控”举不断,楼市剧情跌宕起伏,房价却依旧坚不可摧。

一、你幸福了吗

我们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呢?或者说,是幸福的人占了大多数,还是不幸福的人占了大多数?当涉及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又一次无奈。我不作结论,但是我相信大家读过下面三组数据之后就能得出自己的答案:第一个,盖洛普2011年4月份公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调查显示,仅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属于盖洛普所称的生活“美满”一档,而有71%的人认为自己生活“艰难”,有17%的人说自己生活“困苦”;第二个,央视联手几大门户网站,做了个对老百姓幸福感的调查,给出五个选项:很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比较幸福。调查的结果显示,选择比较幸福的,只占了4%,幸福的是18%,选择一般的占40%,选择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占了38%;第三个,央视联手国家统计局做的调查,问卷内容和上面的完全一样,但披露的结果是45%的受访者觉得幸福。

这就好像每年年底,很多媒体都会试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点评这一年,但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基本都是胡说八道,它们其实就是把2010年一些大的事件拿来评点了一番,就比如说世博会,媒体把它讲得这么重要,并得出结论说全国老百姓都觉得很自豪,很激动,很幸福,很荣耀。但是,我们看看央视调查“2010年您最关心的三个国内经济生活事件”就明白了,在十个候选事件中,“世博会”在网易网站上的得票是最低的,在央视网站上也是倒数第三的。按理说,十个选项中应该有10%算是正常的,最起码也得有5%吧,结果呢,在十选三的情况下,“世博会”的得票率只有1.48%,央视网站上也不过是2.25%。就算是央视联手统计局收回来的问卷,结果也是大同小异:世博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铁建设、三网融合,这占据倒数四名选项的得票率都在5%以下。

各位晓得这是什么意思吧?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你们媒体感觉世博会重要,但是我们老百姓根本不在乎的。所以,我想透过这个机会,以世博会为一个起点,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之前我们媒体的评点总是在表面上做文章,从来就不晓得深入本质。我想告诉各位朋友,对于中国今天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盘点出它的实质,它的实质是什么?就是老百姓无奈、不在乎。这是很可怕的!

为什么说可怕呢?因为你去看看日本,去看看欧洲,去看看美国,他们的老百姓都不是我们这样的心态。先说日本,他们正好和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日本,2010年入选汉字第二名的是“中”字,日本人对这个“中”字的解读,除了包括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中日钓鱼岛风波外,还特别包括了中国上海的世博会。日本的民众对“世博会”是非常在乎的,而且以“世博会”为傲。因为日本在本国经济上升最快的20世纪70年代,在大阪举办了“世博会”,并且创造了很多第一。比如“世博会”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行,入会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也是第一次实现盈利的。再看看我们的“世博会”,目前来讲,我们是历史上赔钱最多的。中国现在是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大国,听起来,我们很牛,日本人对这个很在乎,可我发现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不在乎。在央视调查中,我们根本都不把这个列入选项。

再看看西方国家,在这方面和我们的反差简直太大了。我们老百姓是根本“不在乎”,可是他们却非常“愤青”。比方说,韦氏辞典每年年底会披露一下年度检索最多的十大英文单词,大家知道2010年英语世界里,用得最多的词都是什么吗?我给大家做了一个盘点。

第一个是“austerity”,就是财政紧缩的意思。为什么这个词用的那么多呢?因为最近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老百姓,包括希腊、西班牙、法国、英国都在骂政府,骂政府什么?他们骂政府说,哎呀,你政府除了会搞财政紧缩,削减我们的退休金、养老金之外,你什么事都不会做,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透过这个对比,你会突然发现,我们的老百姓真是很淡定,什么都不在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财政紧缩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这个财政紧缩究竟“切”的是谁的肉?其实想都不用想,当然是我们老百姓的。道理很简单,我们“世博会”花的是政府的钱,对不对?那政府的钱是怎么来的?很明显是收税来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可不这么想,我们老百姓认为,反正是政府的钱,花就花呗,我们不在乎。你晓得欧美国家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激动地骂政府吗?你千万不要把这个骂仅仅当成他们的政府在挨骂,如果你想看笑话,那你完全搞错了。要晓得,只有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对政府有期待、有爱,他才会骂,就像我们骂自己的子女一样。欧洲老百姓骂政府用得最多的词就是“无能”。为什么会这样骂?就是因为它们的老百姓对政府有期望,如果老百姓什么话都不讲,那才叫可怕。

第二个是“pragmatic”,意思是务实的,实用的。这个用得非常多。各位知道它针对的是谁吗?就是奥巴马。我们用“pragmatic”搜索新闻的话,就会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奥巴马的指责、教训和埋怨。奥巴马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的,还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过书。自他上任以后,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总统,而只是美国国会的一个特别议员,一直不停地写法案、改法案。我们统计了一下,仅仅是公开出来的国会的法律,自奥巴马当选总统以来就推动了311项,其中,仅2010年超过一百页的就有四个,事情倒是做得很多,但是好像都不给力,也基本没什么效果。所以,最后的民意调查显示,有68%的老百姓认为,奥巴马把美国带向了一个错误的道路。可是各位晓得吗,美国人骂奥巴马跟欧洲人骂财政紧缩其实是一样的,正是因为他们对政府有所期望,他们是“恨铁不成钢”。

第三个是“moratorium”,意思是(近海石油)禁止开采令。大家可能对这个词比较陌生,因为不常用到,但这个词在2010年却非常热门。什么意思呢?各位知道“反恐英雄”小布什的声望为什么会急跌吧?是因为当年卡特里娜飓风的时候,他处理也不当。那么,奥巴马也是,墨西哥湾的原油漏油事件,他处理的也不当,因为他四天之后才有所反应,民众对此很不高兴。当时美国老百姓几乎都在谈这个话题,讨论原油污染、海底生物污染、环境破坏、海滩怎么复原,等等。美国的老百姓非常在乎这个事情。到最后,大家都在骂奥巴马,骂他没有尽到做总统的责任。为什么?因为老百姓发现自己的家园受损之后都很担忧,不是只有墨西哥湾沿岸的美国人担忧,而是全美国人都在担忧。他们之所以争相指责美国总统,其实跟我们前面讲的一样,是因为在乎,是因为老百姓希望你能做得更好。所以你看到这三个用得最多的词之后,你会觉得欧美的老百姓简直就是热血沸腾,好像还非常“愤青”。

二、是“淡定”,还是“无奈”?

但是当我们碰到此类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态度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来表达,就是“淡定”。举个例子,像这个智利矿难,当时有33名智利矿工被困到井下。美国人在沸腾,全世界在沸腾,所以有个很生僻的词火爆起来了,就是“ebullient”,中文意思是沸腾的,整个英语世界国家都在为智利矿难救援成功而欢呼。在这次援救中,智利很多部门通力合作,各个西方国家也热心提供各种技术援助,耗时两个多月,把所有困在井下的矿工都救出来了,这个事情到了最后变成了国家的一场大秀,并且透过这个事情宣扬了一种价值观。智利矿难的同时还发生一件事,就是河南的平禹矿难,这次矿难中的遇难人数是37,面对这样一个数字,我们的老百姓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基本不在乎,为什么?因为已经麻木了。对于智利的这场矿难,从北美、欧洲、中东到亚洲,几乎所有新闻频道都进行了现场直播,世界各地的观众都在盯着实况报道,全世界人都很激动,唯一不激动的就是我们。而且在观看直播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智利的矿底下竟然有像救生舱一样的逃生设备,还可以看电视,通讯设备也都是齐全的,给人的感觉是困在矿井下的工人好像还挺爽,所以即使困了六十多天,也没有死一个人。

在2010年里不是“淡定”,而是沸腾的还有日本。日本的老百姓对他们那个“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非常激动。这个“隼鸟”很有意思,这哥儿们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七年后才回来,而且在这七年中竟然发生了四次重大事故。搞笑的是,当日本人实在没有办法解决故障的时候,项目组的人就一起去参拜神社,祈祷这只“鸟”能回来。更搞笑的是,拜了神之后,这只“鸟”还真回来了,日本人为此非常骄傲的。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可以和苏联第一颗卫星、美国第一个登月相提并论。所以他们看到这个“隼鸟”时非常沸腾,而且都很激动。日本的老百姓为什么会激动?因为日本的政府跟日本的民众所想的事情是一样的,所以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像我们的世博,我们的“嫦娥”、“北斗”,也是政府在做的事情,但我们的老百姓只是在旁边看戏,根本不在乎,这个太可怕了。而且,日本人在2000年的时候还说,他们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时很多人都嘲笑他们,也包括我。可是,现在10年过去了,人家已经拿到9个诺贝尔奖了。所以说,日本人对诺贝尔奖也非常激动、非常沸腾。

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以后,自然是给日本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上的压力,但是,幸好我们国内还有很多人比较清醒。有人就指出,虽然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暂时超过了日本,但是我们人口的数量是人家的十倍,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我们的工业结构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我们的教育只相当于日本80年到100年前的水平,而我们都晓得,教育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除了说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二大国之外,现在中国还挂着数不清的第二的“勋章”,比如说,皇马球衣在中国的销量第二,人体器官移植排第二,碳排量第二,税负的负担排第二。税负这方面,法国是第一,至少我们还有一个法国可以嘲笑。

2010年还有一个数据,就是两大国企垄断巨头的利润加起来,等于500家民营企业利润的总和。各位晓得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国进民退”的时代,我们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所以才出现了一个中石油与一个中移动的利润加起来,等于500家民营企业的总和。那这是什么意思呢?最根本的是我们国家的这种创新的能力、产业升级的能力,还有民企的这种创业的冲动被挤压了。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民企关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就业,我们应该在乎,但是,现在我们根本不在乎了。

透过上面这些事件,我们把美国、日本的老百姓和我们老百姓的态度做了个对比。第一,我们跟外国人比起来,他们“愤青”,我们不“愤青”;第二,他们沸腾,我们不沸腾;第三,他们充满爱,我们连爱都没有。透过前面举的几个例子,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愤青”和“沸腾”这两个概念了,而对于第三点,就是“爱”这个概念,我们也可以透过几个例子感受一下。先说说美国人,还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当时美国所有的媒体,包括网站上谈到的话题都在关怀什么?关怀当地人的灾难,关怀着鱼类,关怀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关怀着海底植物,甚至关怀着如何让海滩恢复原状,我发现大家讨论问题就围绕着一个“爱”字,就是希望透过爱,能够恢复到原样。这让我们很感动!

就这个“爱”字,我们再说说日本人。各位晓得,2010年日本年度词语排名第一的字是什么吗?是“暑”。什么意思呢?2010年的夏天是113年来日本最热的一年,自2010年7月份以来,因为中暑送医院抢救的人数,我记得大概是4万多。最后因为中暑死亡的,仅东京就有180人。所以,他们很关注这个“暑”。但是日本人很有意思,当他们在谈到这个悲哀的话题的时候,并没有人抱怨说,哎呀,怎么死了这么多人,天气这么反常,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而是在说,哎呀,这个“暑”来了,高温来了,养殖鱼类产量下跌,很多地方出现赤潮,然后大量鱼类死亡,那熊会不会要饿肚子了?还有,因为“暑”,日本的农作物歉收,菜价大幅度上涨,日本的老百姓也没有像我们这样只顾着抱怨菜价有多贵,他们想的是菜价贵了之后,猴子吃不饱怎么办?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充满了爱,充满了环保的概念。但是在我们中国,环保是最不给力的,大家根本不在乎环保。透过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就会发现我们既不愤青,又不沸腾,也没有爱,所以到最后什么样子呢?用一个叫《十全九美》的电影里面的一个词来讲,就是“淡定”,这个淡定,说得哲学一点叫“看破了”,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一种无奈。

三、从“愤青”到“不在乎”

北京最近在争论一个事,就是治堵的问题,北京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好几轮政策。刚开始是单双号限行,然后是尾号限行,现在是限购令,限制外地人买车。现在好像有人提议说,不要让10万块钱以下的车上街。甚至还有更极端的说法,就是毕淑敏老师,她说我们干脆就放开,不要限了,这样的话,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就会从现在的400万辆增加到600万辆,然后等到整个城市都堵死了,大家再坐下来重新讨论怎样治堵的问题。这样子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部分老百姓都麻木了,不管你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治堵方案,靠谱不靠谱的,谁愿意去听证就去,反正跟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至多围观而已,实在不行就“打酱油”。这种极端的心理太可怕了。其实还是我刚刚讲的第一个观点,“愤青”。也就是说,欧美的老百姓、日本的老百姓会对政府提出批评,有批评就代表对政府还有期望。我们呢?我们根本就不管、不在乎了,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愤青”、“沸腾”、“爱”,这三个关键词基本点评了这一年的世态。

公正地讲,我们也有很“愤青”的时候,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非常“愤青”的。用我们上面的话来讲,就是老百姓对那个时代是有期望的。不像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多数人沉默的时代。这种“不在乎”和“在乎”的背后当然是有根源的,其实就是权力的傲慢。而这种傲慢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原本我们还可以在微博上玩一玩,跟语言打打交道,但现在发现连语言都在面对着权力的傲慢。现在好像开始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符号的段落出现,有些人就调侃说,以后就把U盘改名为“通用串形总线接口,无需物理驱动器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盘”。还有,因为不能用CPI,也不能用GDP,没办法,我现在只能努力地说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了。

其实,从20世纪80年代的“愤青”到现在的“不在乎”,这里面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共识破裂了,因为大家以前是有共识的,大家“愤”是一起“愤”的。那什么是“社会共识”?就是政府跟老百姓是走在一起的,吵架其实也是一种共识。如果说老百姓都懒得跟你吵了,其实就等于离婚了,那才是最惨的!但是,吵架的话,也要有个吵架的前提,最起码是要有个共同话题的。但是现在呢?我们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和我们政府关心的话题基本是不搭边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事情呢?按照我们调查的结果发现,老百姓关心的其实就是三件事:物价高、房价高、收入低。那我请问,从2006年开始,我们政府在做什么?搞世博、搞奥运、搞亚运、搞“嫦娥”。其实我们老百姓也不是不以这些事情为荣,而是说,你政府所做的,不是我们老百姓想要的。更可怜的是,我们老百姓没有什么话语权,没有表达意愿的渠道,很多时候都只能是“被幸福”,所以我们老百姓才会对政府没有任何要求,既不会“愤青”,也不会沸腾。这种态度的背后其实是说,我们对整个自然或者人文环境,没有任何的爱,这是非常可悲的。

透过这种冷漠,我们会发现我们和日本、美国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疏离了,而且这种疏离感还在加剧。比如说房子,前不久一个房地产商论坛打出了一个口号,特别搞笑,叫“炒房从娃娃抓起”,这说明什么?说明房地产未来还会跟我们越来越疏离。这种疏离也构成了压力,你看2010年,老百姓也表示压力很大,因为房价太高;开发商表示压力很大,因为土地太贵;政府表示压力也很大,因为房价太高,开发商太难管,老百姓呼声太大,太多人买不起房子。每一个相关的群体都表示压力很大。

前不久,我还看到有人发了一条微博,说“十二五”要将深圳打造成幸福城市。我发现,给反馈信息的网民还真不少,但遗憾的是,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大家都在说这么高的房价,加上比香港还高的物价,怎么让我们成为幸福城市?我们怎么可能有幸福感呢?同样还是幸福,在上面提到的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中,选择不幸福、很不幸福的占了38%。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些不幸福的人其实是处于一种焦虑之中的,也正是这一部分人实际上最想改变现在这种局面,所以他还在乎,还对政府有要求,通过重新解读,我们发现正是这38%的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们千万不能打压他们,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因为只有他们才最在乎,40%的人已经是“淡定”了,这太可怕了。

还有更可怕的,我们发现到了今天,这种不幸福感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举个例子,我们去餐厅吃饭,就发现谁都不快乐。吃饭的人不快乐,因为他们基本都在骂,骂这个,骂那个。服务员也不快乐,他们给你们上菜,如果说你们在讲话,服务员就会说,哎,这个是什么菜,他们根本就不考虑你在干什么,而且他们那个笑也很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疏离,像冰一样,非常冷漠。

所以,对于我们目前的状况,我觉得我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正面的建议,就是说我们要针对老百姓所需去解决问题,要以民为本,想老百姓之所想,做老百姓之想做,而不是说政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同时,要让我们社会的广大资源,以及我们政府强大的执行力,一起来推动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只有这样,我们老百姓的这种不幸福感才会慢慢消失。

最后,还有一个词我想提一下,那就是“尊严”,我们温总理也说过,要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人民有了尊严以后,才会有介入感,才会有实现感。那如何才能让人民活得有尊严呢?就是去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老百姓最关心的物价高、房价高和收入低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解决的话,老百姓自然就觉得有尊严,就会对政府有期待。当然,他也会开始骂你,但是你要给他一个骂的空间。为什么?因为他爱你,对你有期待,才会骂你。透过这种互动,慢慢地整个社会才能实现一种良性循环,而我们现在所盘点的这种无奈和不在乎之类的现象,才能够慢慢消失,幸福才会离我们老百姓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

延伸阅读

四千年农夫

在20世纪,一场大规模的货运活动展开,满载着货物和化肥的货船驶往西欧和美国东部地区,使用化肥从来都不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保持土壤肥力的方法。因此,欧美国家使用化肥明显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由于这样的进口活动存在,使得经过现代污水处理系统和其他错误做法导致的浪费有机肥料的行为变得可以容忍;但是东亚民族保存下了全部废物,无论来自农村和城市,还是其他被我们忽视的地方,收集有机肥料应用于自己的土地被视为神圣的农业活动。

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农耕活动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拥有5亿人口的民族的伟大创举。他们4000年来不断积累农耕经验,并且这个势头还将保持下去。这群人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足够聪明,他们正在苏醒,他们有能力利用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所有科学和发明;这群人长年以来深深地热爱和平,但一旦遭到压迫,他们一定会,也有能力为了自卫而战斗。

我们一直盼望着和中国、日本的农民见面,一起走过他们的田地。通过观察,学习他们的耕作方法,了解他们的农耕器具。这些世界上最古老民族的农民在长期的人口资源压力下逐渐采纳形成的实践经验,构成了这两个国家的农耕体系。这套农耕体系经过长达4000年的演化,在这块土地上仍然能够产出充足的食物,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我们渴望了解这是如何做到的。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观察他们的农耕条件和活动习惯,并且几乎每天都能从展现在我们四周的景象中学到知识,甚至常有惊人的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也为美国该转向哪种农耕体系感到困惑。我们从自己的发现以及所能联想到的这些国家数千年来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受到教育,震惊于他们土地的高产,也惊愕于这些农民提供了如此有效率的劳动却乐意接受极少的报酬。

对于这些国家能保持如此高的人口密度,相较于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总是很努力地调整自己,使自己能尽快适应现在的生活水平。另外就是这些国家高度发达的农业产业以及各行各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摘自[美]富兰克林·H·金(F. H. King)的《四千年农夫》

第二章

涨价,你凭什么

最近,“涨价的种子”似乎又在萌动,先是康师傅公司打算从2011年4月1日起将桶装方便面价格每桶上调0.5元,紧接着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也传出,将在近期对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涨价,涨幅最高可达15%。经过发改委的约谈,康师傅已表示,4月1日桶装面的涨价方案暂缓实施,一些原计划给洗衣粉、洗发水等日化产品提价的超市也决定先暂缓涨价。但更令人担心的成品油价格上涨又接踵而至。借着国际油价上涨的东风,国内油价上调已箭在弦上。业内人士估计,本轮调价涨幅恐将突破以往。

一、有理由要涨价,没理由编造理由也要涨价

还记得2010年年度关键词,就是一个“涨”字。现在,2011年也已经过去一个多季度了,我们发现这个“涨”字有点变本加厉。可能最近唯一不涨的就是方便面和日化用品了。为什么?因为在这些企业要涨价的时候,发改委对它们进行了约谈,让它们加强社会责任,推迟涨价。

现在呢,又一个让我们无奈的事情出来了,那就是我们的油价又要上调了。为什么要上调呢?听听我们的专家是怎么说的,太经典了!专家说尽管利比亚危机对中国原油进口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不排除它的动荡影响到周边的产油国,还说由于利比亚局势的长期化、复杂化会影响到中东地区,这样对中国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各位晓得专家的意思吗?它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我们要加价了。至于为什么?因为有可能复杂化。

从这些专家的发言里,各位晓得为什么中石油、中石化能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了吧。不是因为它们的领导英明,而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一批网络宣传员。它们惯用的手法就是先造势,之后再涨价。可是我们通过详细计算发现,我们所使用的石油中,真正受国际油价影响的其实只有37%,剩下都是不太挂钩的。为什么?因为46%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剩下的是从苏丹、伊拉克这些国家弄进来的,这个也是和国际不挂钩的油价。客观地讲,其实我们只有37%的石油是与国际接轨的,所以,国际油价的涨与跌,对我们油价的影响应该不算大。那为什么我们的油价总是在涨呢?

过去中国石油工人界有一个代表,直到现在大家都非常尊重和怀念他,他就是“铁人”王进喜。他有句名言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铁人”的这句名言已经被改成“有理由要涨价,没理由编造理由也要涨价”。

更让我们无奈的是,我们的电力公司说电价也要涨,给出的理由是煤价在涨,说2010年的10月至12月,每吨煤的涨幅超过了100元。电力公司说自己亏钱了,因此中电联呼吁每度电上涨3分钱。

那我又有兴趣来查一查了,你电力公司和煤挂钩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通过调查发现,我们的电力公司每一年大概用16亿吨煤,但是有2.1亿吨是自产的,还有7亿吨是发改委规定不能涨价的,加在一起占总用煤量的57%。也就是说,真正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