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不好箭?也许你该早点看到这篇教程(四)

射不好箭?也许你该早点看到这篇教程(四)

身体姿势要保持正中位,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两脚之间,体重平均落于两脚之上,保持持弓臂与拉弦臂之间对称用力,使左、右两边的力量保持平衡,使身体姿势呈现出“十字”用力的状态,整个用力做到上下左右无限伸展。

从正面看,勾弦点的最佳位置应在重心垂直线上。 从侧面看,人体要以踝关节为轴,身体略前倾,使人体重心垂线前移。前倾的角度可因人而异,但最大角度为前额的投影点不得超过本人的脚尖。在人体处于这种站立姿势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肩胛骨会自然内收,两臂也会自然后伸。这样就加强了后背肌群的用力,在一定意义上防止了力量“内合”的产生。总之,从侧面看要做到重心在前而力量在后。

A

IM

瞄准

在靠弦的同时眼睛通过弓弦一侧,使瞳孔、准星和靶心连成一条直线,从而形成瞄准基线的过程叫瞄准。

瞄准时只用一只眼睛,右手放箭的射手用右眼瞄准,左手放箭者则反之。当你看到射手两眼都在看准星射箭时,实际上只是一只眼睛在瞄准,另一只眼睛相伴,这样可以使面部肌肉自然放松。

瞄准应在弓的平面上进行。因为准星这一点并不能决定平面在空间的位置,可根据弓,尤其是弓弦的垂直位置来确定。

现代的比赛用弓,被称为"中心撒放式"弓,即弓上的瞄准窗凹度比较大,弓弦可以垂直地将箭射出。利用弓弦瞄准可分为弦内瞄准(通过弓弦的右侧)和弦外瞄准(通过弓弦的左侧)。

采用弦外瞄准,开弓后将弓弦左侧对准准星的右侧;采用弦内瞄准,开弓后将弓弦右侧对准准星的左侧,在瞄准的全过程中始终不变,每支箭均应如此。如弓弦的一侧对准准星一侧有困难,那么对准弓的某一位置也可以,但每一支箭都应是同一位置。

将弓弦作为瞄准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瞄准时的“视力回收”,而且对固定射箭姿势会起到很大的监督作用。即借助弓弦和准星的相对位置,检查动作的变化情况,这对提高动作的一致性是十分有益的。

在瞄准训练中应掌握以下要点:

1. 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

瞄准时应做到“星实靶虚”。在瞄准时,准星是清楚的,把视线的焦点集中于准星,而靶子则是模糊的,这对初学者是十分重要的。如初学者养成了“靶实星虚”的习惯,以后再将视线的焦点集中于准星是十分困难的。

射箭运动是非身体接触的间接性对抗,要求射手在对自身动作的进行过程中,具有准确的感觉反应系统,善于对自己的技术动作和用力敏锐地进行控制、调整和协调,使动作尽量完善、准确、稳定、连贯,并形成自动化。所以,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于自身的感觉上。

在瞄准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以准星为边缘的“内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感觉上。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力是个惟一的门户,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这扇门......”。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靶面,扩大了注意力的空间范围,会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为的扩大了注意力的范围,增多了外来的干扰;二是由于注意力的分散,降低了自身感觉的灵敏性,技术动作易发生变化,这是产生用力停顿、延长瞄准时间、破坏发射节奏等错误动作的直接原因。

在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中,在周围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身感觉上,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通过意志努力与长时间的训练、比赛所带来的疲劳做斗争,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整、自我休息。

2. 适宜的瞄准时间

瞄准时间是指从靠弦至撒放之间的时间。每一名射手都应固定一个上、下不差一秒的相对稳定的瞄准时间,并建立起严格的时间条件反射,这对初学者是十分重要的。 瞄准时间多长为宜,可根据射手的不同特点而定。按照现代射箭运动的技术特点,一般在2--4秒之内比较理想。其依据是:

瞄准动作的稳定可分为三个阶段,既获得稳定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也可称最佳稳定阶段)和稳定消失阶段。 按照靠弦动作结束就是瞄准动作开始的要求,靠弦动作一结束就进入了瞄准阶段。瞄准动作的开始是个很不稳定的阶段,要获得稳定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2秒。 到了相对稳定阶段,也就是进入了精确瞄准阶段,这个时间大概在1.5——3.5秒,这是最佳撒放时机。

如果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不能完成瞄准与拉响信号片进行撒放,就错过了最佳撒放时机,又进入了一个不稳定阶段。 进入一个新的不稳定阶段后,经过控制和调整,还可以进入下一个相对稳定阶段(7—9秒),但这个阶段与第一个相对稳定阶段相比,在动作质量上已发生变化,运动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现代射箭运动的发展,对瞄准过程的动作及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瞄准时间过长,稳定的瞄准、快节奏的射法已成为当今世界射箭运动发展的新趋势。“慢开弓,紧放箭”是古人的要求,也和我们现在的要求是一致的。 不论在哪个射程上均应采取一次性瞄准的方法,一般不进行二次移动瞄准。

按规范动作的要求,在靠弦的同时,准星也应进入靶心,这就是一次性瞄准法。一次性瞄准法是理想的瞄准方法,它对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以及用力的不变、不停顿极为有利,是当今多数优秀射手所采用的瞄准方法。

所谓的二次移动瞄准,是在靠弦以后准星不在靶心,而是在靶面的另一个地方,稍后再将准星向靶心移动瞄准,这就是二次移动瞄准。这不是一种理想的瞄准方法,如果你是一个初学射箭的射手,请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在基本姿势形成以后,任何移动都会给动作和用力带来影响,最终可能使基本姿势遭到破坏。移动距离越大,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采用二次移动瞄准,在技术上增加了一个动作程序,这就增大了动作难度,延长了瞄准时间,打乱了动作节奏。

3. 继续用力

在射箭动作过程中,瞄准与继续用力是同步进行的,不可分开完成。 继续用力是指开弓后肌肉不间断持续用力的过程。继续用力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它在完成开弓和基本姿势过程中都在不停顿地进行,随着瞄准的进行而不断地加强。具体是指:加强持弓臂的内旋前撑和拉弦臂后背肌群的柔和用力,即所谓“舒展两肩”的用力。它是整个射箭技术节奏清晰、稳健流畅的基础。

目前射箭射手所使用的弓上,都装有一个信号片。基本姿势形成以后,信号片压在箭头上的一个固定位置上,继续用力,不断增大拉距,将箭头从信号片下拉出,使信号片落下,发出声响。声响给射手两个信号:一是拉距到位,二是撒放。

在继续用力的过程中,应注意持弓臂的前撑力和拉弦臂的后拉力,必须同时而缓慢不间断地进行。它们应该是对称平衡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臂在继续用力的过程中的工作状态:

1. 持弓臂的前撑力不应理解为向前的位置移动,而是负责前撑用力的肌肉群在不断增大抗力的同时,相应地增加肌肉的收缩力,使前撑力和不断增大的拉弦力保持动态平衡。因此,持弓臂的前撑不是位置上的移动,而是指肌肉用力的变化,属静力支撑。

2. 拉弦臂的后拉是在不断增加肌肉用力的同时,有向拉弦方向位置的移动,这是拉弦臂在用力过程中的特点之一。拉弦臂在其用力过程中的后移主要靠后背肌群的收缩力,肘关节特别是腕关节周围的肌肉群应最大限度地放松,以防干扰后背肌群的合理用力及一些错误动作的产生。

要保证拉弦臂肘沿水平方向向后移动,拉弦臂的运动形式应与瞄准时间相适应,使肘关节做向心运动,防止肘下垂,以免造成力量“内合”。

继续用力与瞄准时间的关系:

继续用力是和瞄准同步进行的,所以继续用力时间的长短应与瞄准时间相适应,在第一次相对稳定的瞄准时间(2-3秒)里,拉响信号片应是最佳时间。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